文 張素華
圖 李憲嘉
插畫 吳怡欣
前陣子充當整理達人,到朋友家幫忙整理倉庫,連最角落的紙箱都不放過,拆箱檢驗、分類、保存、丟棄。主人是最捨不得丟東西的人,因為就算是垃圾,也存有她最寶貝的記憶,這時,整理達人得善意提醒「留著也是不見天日,不如清清乾淨吧……」最角落的蜘蛛絲不見了,其它地方也就沒道理繼續藏污納垢了。
身體的家有整理達人來幫忙,心理的家也有整理達人,協助我們將心裡的垃圾打包出清!這樣的達人不只是協助我們整理問題、思緒、找尋方向,同時更像是王建明的投手教練一樣,她要看到「突破」和「改變」!
一個下著雨的星期天早晨,我們認識了陳郁敏Ming,一位生活教練,寫有暢銷書《漣漪詞:11個改變人我關係的正向思考》,服務對象包括企業和個人。
生活教練,不是心理諮商師,也不是老師,「教練是一面鏡子,協助你覺察自己,認清限制自己發揮及快樂的因素,如何進行改變,也是由你自己說出口的,而不是我說你應該如何做,因為你的人生由你作主。」和Ming的對話是充滿笑聲的,若不是她舉例如何自我察覺,我一點也沒發現那樣普通的話語竟已顯露出主觀的價值判斷。
「鏡子是真實反映,不帶批判、不做判斷,讓對方有所選擇。當你尊重對方的價值,對方也才能有所改變。」光是這樣的一句話,就點醒了我老是太快反應、太快批判他人、太快下結論的毛病。像Ming這樣收斂自己的主觀判斷,並化為本能反應,其實是透過不斷地修煉,「我們要先慢下來!反思自己,清楚自己的思維模式,更要能覺察自己的動機、行為,以及所帶來的結果;同時,要學著換位,以同理心為對方設想;另一個很重要的是,我們需要有人給予真實的反饋(feedback)。得到真實的反饋是個人成長的要素,身為教練,提供反饋則是必要的能力。反饋能夠讓對方不再迴避,主動地面對現實,看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。」
「在做教練時,我做兩件事:聽、問。」當你全心全意地聽對方想說什麼,而不是你想教導他什麼,然後像小孩一樣,帶著好奇心問問題,問到底就能發現問題的癥結,「即便是極為成功的人,或非常有防禦心的人,也能放心地向我展示真實的自己,因為我不會批判他們,他們會感覺自己在安全的環境下談問題。就算是違背了我的價值觀,我也尊重他們,接著用幽默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想通。」
有一回,客戶突然連絡Ming說,他知道他需要道歉,但他不想做。「道歉是可大可小的,所以我先問他,想先談大的,還是談小的?先讓對方有所選擇。若從小點開始,最後也是會通往成面。」為什麼我們明知自己不對,卻無法向人道歉?是什麼阻礙了我們?因為拉不下面子?如果不道歉,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?道歉又是為了誰?「他都打了電話給我,那就表示他想道歉,只是不知道如何做。身為教練,就是讓他從無力到有力量、有方法去做改變。」隔天,這位客戶傳了訊息給Ming,說他做到了,突破自己的感覺真得很好!
有人寧願享受痛苦,也不願改變,有人沉湎在英雄事蹟裡,而不願放下,「這些都是自我保護機制,避免面對恐懼、避免受到傷害、避免失望,沒有甚麼不對。但對於未來的你來說,帶著這些心靈包袱,又有什麼幫助呢?」原來Ming的教練工作和運動教練一樣,看的是一個人的現在與未來,協助我們看清現實、澄清願景,在知道現實離願景有多遠之後,才能產生行動計畫,有所作為。
即便是精力充沛的工作狂也會突然陷入工作低潮,做為他人教練的Ming是否也有過這樣的低潮,或是遇到「鬼打牆」的教練個案,「如果我一想到即將到來的談話,會感到頭痛,那就表示這段談話關係有問題。首先要做的是面對,而不是迴避。我會問自己,那麼問題是什麼呢?也會問對方是否有同樣的感受?然後,一起先把這個問題找出來,解決掉後,再回到原來的教練題目上。」Ming很坦誠地透露她自己也有教練,幫助她更有智慧、更自信地面對人生的挑戰及設計自己的生活。教練工作原來不僅是整理他人問題,也是修煉自己的工作。
或許你會以為Ming是天生生來做教練的,個性活潑、幽默、擅於與人交談,「其實我是內向、喜歡獨處的人。我的長處是好奇心、不批判。我們常說用長處來實現自我價值,獲得最圓滿的滿足。但長處(strength),不只是天份(talent)。長處是天份加上主觀認同,然後加以鍛鍊,才會變成長處。比如你有雕刻天份,卻不認同,或是認同而不加以持續鍛鍊,這項天份也不會變成長處。」
如果有一天,縱使我們洗得香噴噴,躺在曬過陽光的棉被裡,心中仍舊感到有個地方怪怪的、悶悶的,好像做什麼事都不對勁?!這時候,除了用大量汗水來勞己筋骨之外,還得跟自己好好對話,不閃避地,把內心裡最角落的陳年汙垢一一挖出,像是開不了口的歉意、不順眼的人事物、來自工作、課堂的倦怠感……面對之後,就該開始動心、動手清一清囉。
2011-06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