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黑熊的動物園

 

 

臺灣黑熊胸前的V字標記,又說是新月型標記,因此也稱月熊

 

文 羅紓筠

圖 黃美秀

 

 美秀老師於美國觀察美洲黑熊

 

 

在布農族語裡,黑熊是「Dumad」,雲豹是「Wuganaf」,他們流傳著一個故事:

有一天,Dumad和Wuganaf這對好兄弟,決定幫彼此畫上花紋。大哥Dumad先在Wuganaf身上畫滿美麗圖案,輪到Wuganaf畫的時候他卻偷懶,把Dumad全身塗黑,只在胸口隨便畫一個新月形的白斑。Dumad看了非常生氣,就跟Wuganaf翻臉。從此以後,Wuganaf看到Dumad來了就會逃跑。但小弟Wuganaf總覺得虧欠大哥,所以每次捕到獵物通常都只吃內臟,而把剩下的獵物屍體留給Dumad。

 

這是黑熊和雲豹身上花紋的由來。現在,山裡已經看不到野生雲豹,台灣黑熊也在瀕臨絕種的名單上。在山上,人們已經很難很難看到大型的猛獸了。

 

所以,我來找美秀。

 

美秀現在是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老師兼所長,十六年前在美國念博士的時候,為了論文研究回到台灣,在玉山國家公園的中心——大分山區找台灣黑熊。大分很偏僻,偏僻到連獵人都很少去,但她在那裏研究了三年,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實地深入山區長期觀察黑熊的人。原住民叫她黑熊媽媽(Ali-Duma),也有人叫她是台灣黑熊珍古德。

 

我到黑熊保育協會的時候,剛好美秀跟紀錄片導演李香秀正在討論記錄片「黑熊森林」的拍攝。 我聽見美秀說︰「這條路上青剛櫟長得很好, 熊一定會沿著這段路下來經過這裡……」她們說的路,都是以T1、T2、T3各點來命名的山林穿越道, 這個點就像是黑熊的「忠孝復興站」,各路黑熊必經的轉運點,雖然這些路都沒有路標,黑熊心中有自己的地圖。

 

 

動物園裡的新生小熊

 

台灣山林中的「吊子」

 

美秀老師身上穿著白色V字型黑T

 

 

 

與熊相遇

 

「就你遇到熊的經驗,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?」

 

她說,有一次在溪邊聽到「呼~~呼」的聲音傳來,看見一隻黑熊正要過溪,她就低低趴在石頭上從上往下看了好久,直到熊走掉了,還是一直聽到「呼~~呼」的叫聲。她認出那隻名叫Sarvi(布農語裡的「山蘋果」)的熊,她曾經幫牠戴上無線電發報器。

 

「但我想聽肉搏戰那種近身接觸的經驗……」我想,這個問題對於曾經成功捕捉繫放15隻黑熊的美秀來說,一定有很令人驚嘆的答案。繫放黑熊,得先設陷阱捕捉、麻醉,然後在牠昏迷(卻仍有可能醒來)的一個多小時裡,快速完成裝發報器、抽血、拔毛、量體重、拓腳模、打耳標……等工作,可以說的應該很多。

 

「那應該是我們抓到的第一隻熊,那天下雨,用吹箭把麻醉針射到牠身上的時候,因為牠的毛被淋濕,針頭偏掉滑掉,沒辦法好好打進去,所以一直麻醉不倒。我們陸續多加了幾針,又擔心麻醉劑會過量…..下雨天氣冷,他倒下來之後又很怕牠失溫……從黃昏一直弄到晚上八點……」

 

雖然當時團隊默契和經驗可能還不夠,但卻在這團混亂中,產生台灣黑熊史上第一隻被捕捉麻醉的熊,以一位布農族獵人的獵狗為名,取名為Dilmu。

 

只是,Dilmu左前腳沒有腳掌,右後腳的第五趾也沒有爪子。牠是一隻斷趾斷掌的母熊。

 

 

 

因為不放心,所以繼續

 

「斷掌」是因為被砍掉了嗎? 

 

美秀拿出一條鋼索,示範給我看。

這是獵人拿來獵小型動物(如山羌)的圈套,叫做「吊子」,黑熊有時會誤入陷阱被圈住腳。熊越掙扎,套環就越縮緊。大隻的熊力氣大,可以把整個鋼索扯著跑走,但被圈住的手掌或趾頭,會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壞死爛掉,也有熊會自己咬掉被套住的腳趾藉以脫困,如果幸運活下來,就變成斷掌熊。而小熊被套住之後,就只能被困在原地,等獵人來抓。

 

「你可以想像滿山遍野都是這種鋼索的景象嗎?」

 

美秀在大分山區三年捕捉繫放的十五隻熊裡面,就有八隻斷趾或斷掌。原住民獵人也不是本來就要獵熊的,很多是誤獵。因為他們也沒遇過幾隻熊,所以不知道這種現代圈套(傳統的打獵是沒有鋼索的)會對黑熊造成這麼嚴重的影響。

 

因為看見這些事實,美秀默默決定,要盡力保護牠們。「如果在路上看到一隻狗被繩子套住嘴,你雖然離開現場了,但一定還是會一直想起牠。你會直到親眼看見牠被解救了,後來知道他的傷口康復了,才會放心。」

 

「發現問題之後,就要去解決這些問題,不然,你會放不下心。」所以,美秀一做就做十六年,這幾年從山林走入人群,站到大家面前去說黑熊的故事。九月起,美秀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要開始走訪全台60所沿山部落和城市的國小,希望把這些事實與危機說給小朋友聽。

雖然資源缺乏、募款狀況離理想還很遠,但美秀堅持完成,「我想,這樣做下去,五年應該可以看到一些改變吧!如果持續五年,依然乏人問津沒有變化,那或許,就是這個這社會出問題了。」

 

 

 

森林裡如果沒有猛獸,就會失去野性

 

「森林裡面如果沒有食肉目,就失去野性;如果沒有熊,山就失去了靈魂。」美秀這麼說。

 

從某個角度來說,大型很重要。大型動物常常是生態系很關鍵的一顆螺絲釘,如果鬆了,生態的完整性就垮了。熊因為體型大,又吃肉,在食物鏈的最上層,只要是對熊好的生存環境,對其他的物種、對人類來說,也一樣好,牠們是「關鍵物種」。

 

「如果現在同時有一種瀕臨絕種的老鼠,跟瀕臨絕種的雪豹,你比較關心哪一個?」美秀問我。

「雪豹吧,因為雪豹比較漂亮。」我為自己的重視外表感到心虛。

「但這是人之常情啊,因為眼睛會說話。」

 

這些巨大、漂亮、眼睛會說話的動物,有著與生俱來的魅力,像是品牌的旗艦店,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,還會連帶激起人對其他野生動物的孺慕之情,也被稱作「旗艦物種」,是保育的重要角色,黑熊就是其中一種。

 

「如果連黑熊、雲豹這些動物消失了都不在乎的話,怎麼會去在乎白鼻心、鼬獾?又怎麼會去在乎平常身邊的貓狗,或是在意隔壁的水溝是不是臭了?」黑熊是一種人性指標,看得出人類對環境與生命的尊重。

 

 

 

黑熊被誤會很久了

 

「那在野外目擊黑熊的機率有多少?碰到黑熊的時候該怎麼辦?」

 

美秀笑了,「我做過上百場演講,每次都會碰到這個問題。其實看到熊的機會真的很少很少,一來因為牠們族群數量少,估算只有300~800隻;二來牠們很機警,而人比較遲鈍,通常人還沒發現黑熊之前,黑熊就已經先跑走了;三來,台灣的森林裡能見度很低,遮蔽很多,看不遠。」

 

「但如果你真的是去大分山區,或是其他『聽說這裡有黑熊出沒』的地方,那就邊走路邊講話或唱歌,製造聲音,避免和牠們狹路相逢不期而遇。」

「如果,真的幸運看到黑熊,請保持距離,不要接近牠、打擾牠、或想對他怎麼樣,因為牠不知道你接近牠到底想幹嘛,這時候最危險。」

 

黑熊不會喜歡靠近人。的確曾經有熊追人的情況,但那是人熊近距離狹路相逢的時候,人嚇到了,黑熊也嚇到了,所以牠會追短短一段路(時速30公里!),然後就不追了,目的只是想威嚇,你跑遠就好了。

 

因為,台灣黑熊雖然是「食肉目」動物,但主食卻是植物。青剛櫟就是很重要的菜單,如果那年青剛櫟結果結得多,黑熊就會比較常出現,而且會吃得比較胖。有時候,牠們會偷襲山上獵人的獵寮或營地找食物,或是吃掉陷阱裡的獵物。

 

牠不會冬眠,一整年都在活動,沒有固定住在哪裡,走到哪就睡到哪。1000~2500公尺的保護地區和偏遠山區,是黑熊的主要分布地帶,一隻熊的活動範圍,有超過一萬個足球場那麼大,牠們也可以從高雄走到花蓮。所以,光是玉山國家公園的保護區,對黑熊來說其實太小了。

 

 

 

 

本篇文字中的黑熊皆於人工圈養環境中拍攝

 

 

 

我們可以幫黑熊做點什麼?

 

那麼,一般人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黑熊,也回過頭來幫助自己?

 

美秀說,最簡單的可以分成兩個方向:

原鄉的人,從尊重狩獵文化開始,以傳統方式打獵,不要為了賺錢非法狩獵;都市的人,別製造「山產」的市場,不買、不吃、不流通,就不會再有盜獵。其實還有一點,就是執法上要更確實,「台灣的保育相關法令其實很嚴喔,只是執法單位還沒有積極去落實,所以盜獵和非法買賣還是很嚴重。」

我很納悶:「現在都2012年了,台灣還有人在吃熊掌?」。(但後來查一下,2010年真的有個熊掌宴的新聞。)

「我去演講的時候,大家都有相同的懷疑。但就是有人在吃啊,只是一般人都不知道。同樣在台灣,很多事情卻會讓你覺得,這根本是兩個世界。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野外教會我的事

 

美秀也在山上跟山下兩個世界裡找平衡,她的學生曾說:「老師你在山上跟山下是不同的兩個人,你在山上會笑,在山下不會笑。」美秀也形容自己:「我在山上就是很放得開、很放鬆,ㄒㄧㄠㄒㄧㄠˋ(瘋瘋)的。但只要一下山,人格就會像分裂,一下想這個,一下擔心那個,思緒就像很多條縱貫路橫貫路交錯,但都繞著熊打轉。」

 

美秀其實就像是一隻穿衣服的熊啊!

 

 

 

沒有動物的動物園

 

我想起美秀曾提過,歐洲有一座沒有長頸鹿的動物園,動物園裡有一片大草地,地上立了一個告示牌:「很抱歉,這裡本來是要讓長頸鹿住的,但我們認為,長頸鹿留在非洲會比較快樂,所以這裡看不到長頸鹿……」

 

這是我們對動物園的美好藍圖,一個wish,只要一直放在心中,等到哪天,台灣的人們都了解台灣黑熊,也努力讓野外黑熊增加到穩定的數量,那時候,我們或許就有能有一座,沒有台灣黑熊的動物園。

 

 

2012-11-01

 

 

  • © 2021 MOGU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