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 奇哥
迷上電子類比合成器是在聽膩了一堆充斥著電吉他音牆的音樂後,漸漸的發現它們的迷人之處,有一陣子甚至是不計成本的在ebay上狂搜刮,當時也因此變成卡奴一族。直到我最引以為傲的一台合成器multi-moog掛了之後,彷彿大夢乍醒,接著就把其它的類比合成器一台一台給賣了,只留下這台moog,用來警惕自己,不要再陷入迷戀老東西(老樂器)的地獄裡,不過我最近又開始瘋狂的搜尋1900年左右製造的古董小吉他(parlor guitar)⋯⋯
所謂的電子類比合成器,可能就是俗稱的「魔音琴」,在台灣早期的一些電子花車音樂,或是坐計程車時,聽到司機們常播放的一些台語老歌的伴唱帶裡都可以發現它們。基本上類比合成器上所發出的聲音是合成的、不自然的,有別於我們較熟悉的原音樂器,如木吉他、提琴、鋼琴、管風琴、鐵琴等等是靠樂器本身的共鳴而產生聲音。
早期類比合成器是使用電子振盪的方法來產生聲音,通過改變電壓的大小,可以控制振盪器的振動頻率(VCO=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),使它不僅可以模擬出上述原音樂器的音色,甚至可以依照自己的創意,而創造出怪怪又有趣的音色,像是早期的星戰科幻電影,就常用它們來製造音效,如機器人聲或飛行器的噪音。
美國人Robert Moog在六○年代發明著名的Mini-Moog,是全世界第一台實用的電子類比合成器;也因為他的發明使流行音樂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階段。不過現在大部份的合成器都改由晶片來控制音色,也就是所謂的電子數位合成器了。
老兵不死,也沒凋零
雖然數位合成器的功能和操作都比「類比的」要來得強大,不過,一般來說,類比器材由於電子元件的bias(偏差)與雜訊,發出的聲音會有比較多的個性(Color),也有可能因為意外的訊號crosstalk(干擾)而產生較豐富的諧波(Harmony),加上由電流控制震盪器所產生的波形為完整連續的訊號,所以說類比合成器送出的訊號會比數位合成器的音色肥厚飽滿,這也是為什麼我比較鍾情於類比的原因了。
不過就像所有的老東西都會面臨最大的難題,也就是維修不易以及原廠零件的缺乏,一旦壞了,除非忍痛花大錢修理外,就只能把它們當做某一種形式的精神指標,供奉在那裡了。
我覺得老東西除了能滿足個人收藏癖外,還可能是某種性格缺陷上的救贖。譬如我可能就有某種程度上的自虐傾向,像用類比合成器來模擬一種樂器或創造出一個音色所花的時間,肯定比現代數位的合成器來得多很多,而且每開機一次就要重新設定所有參數,但我卻很享受這些繁瑣,有點像修行,覺得非得歷經苦難,才能成就功德,所以每當我虔誠的創造出一個特殊的音色,總是感到滿心歡喜,有時甚至會為這個音色而發展出一首曲子。我只能說,沒有特別喜歡老東西的人,是不會理解的啦。
2007-01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