巷子裡的活版印刷

文 張素華

圖 張素華

吳松明

 

日星鑄字行

常在心裡頭惦記著要親眼瞧瞧活版印刷,沒想到向街坊鄰居打探一下,就在台北市太原路的小巷子裡,發現沒有招牌的日星鑄字行。

 

鑄字行就是鑄造活版印刷廠所需鉛字的地方,全盛時期的日星鑄字行曾經有30多位員工,聽日星的老闆張介冠先生說,從南京西路以南、松江路以西、環河北路以東,這一帶都是印刷業,尤其是萬華地區,甚至還提供鉛字到海外的華文市場。

日星鑄字行不只保留了正楷、黑體、宋體三種字形的中文鉛字,還有中文賀字、英文字母、日文字、數字、記號以及花邊裝飾,數量不下十多萬,在35坪大的空間裡,四列以角鋼搭起的立架上,依類別、部首、字號,滿滿排列著鉛字,很壯觀。

 

再往地下室走,張老闆的工作間傳出聲音溫潤厚實的古典樂,一道黃光閃出,原來他也作曬版的工作。趁著曬版的空檔,他拉開淺淺的木抽屜,看著裡頭的銅模說,它保留了美麗的中文字形,結構工整且四平八穩,相較於便利的電腦字形,它「活」多了。

在日星有很多寶可以挖,有四十多前的木櫃子、有鑄字機、有聯合報淘汰出清銅模時,張老闆收購的初號銅模,這批字形來自中國,而非流通於台灣活版印刷業、經日本工匠修整過的中文字形;一問之下,才知道台灣所用的宋體、黑體銅模都來自日本,當時台灣最大、曾有180多位員工的中南鑄字行甚至重金禮聘日本師傅重新修整、雕刻正楷銅模。

 

 

 

 

活版印刷業在三十多年前逐漸沒落,中南鑄字行也已停業,為什麼張老闆要同時經營曬版與鑄字業務呢?他說是為了回饋活版印刷廠裡的老師傅們,如果連他都不賣鉛字的話,老師傅們就沒活兒可作,而這項曾經興盛過的行業也在此結束。

 

看著一屋子的鉛字與銅模,心酸酸地猜想它終將被時代所淘汰,張老闆說他想過把這間鑄字行整理成印刷博物館,讓後人了解印刷業的過去,但他更想做的是,用活版印刷製作羊皮紙獎狀,讓獎狀更有紀念價值,也讓活版印刷可以繼續留存在我們的生活中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活版印刷廠

 

 

這是個下雨天,匆匆跑進春輝文具印刷品行,沒見著黃老闆,於是一邊出聲問著有人在嗎,一邊走進房裡,過了窄走道,就是擺著三台活版印刷機的工作間,每台印刷機都已上油,顯得活生生的,不是書裡擦得光亮的機器。

 

這裡只亮著一管日光燈,黃老闆在那下頭修補版片,準備印製附近洗車廠的服務表單,「印不清楚的地方,要一處一處找出來補齊,撕線也要好撕才行,不然會被退貨。」他一面忙著修補版片,一面指著鉛版裡的鋼片和號碼機,示範如何印壓撕線和流水號,這才發現他的手指頭沾染了不少油墨。

 

 

 

現年58歲的黃老闆從事這行已40多年,基隆初中一畢業就進入活版印刷廠當學徒,那時這行業還很興盛,「現在沒有前途啦!」在轟隆響的機器聲中,手下曾有四、五位印刷師傅的黃老闆笑說他也想退休了,退休之後,這三台活版印刷機可能就要當廢鐵賣掉。

 

過了幾天,打電話給黃老闆,但他在趕工中,沒空搭理,因為會使用活版印刷機的師傅就屬黃老闆最專業,看來他暫且還無法退休吧。

 

 

2007-01-01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  • © 2021 MOGU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