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 湯姆
1968 五股眷村 剛學會站起來
1
第一次出遠門,大約是滿周歲的時候,隨父親職務調動,從出生地高雄搬遷到台北,一家五口落腳在現今五股收費站旁一個傍著山的小眷村。晚上常聽見野狗嚎叫,以為山上有狼。
那時候我的世界範圍不超過兩公里;一歲半時,有次家中來了客人,媽媽忙著下廚,沒想剛學會走路的我,竟一溜煙晃蕩出門,左右鄰居幫著找了一下午,爸爸拿著長竹竿在大水溝裡搓弄,最後消息傳來,隔壁村子有戶人家撿到一個自己上門的小孩,並且在他們家裡睡了一個午覺。
這兩公里的世界,印象中還有乳牛飼養廠、磚窯、大片水田,另外還有憲兵學校。兩公里外,是離村子最近的公車站,從那搭公車可以到世界外頭去。
六歲時,爸爸將多年積蓄加上貸款買了間公寓房,我們從五股搬到三重。這個新世界跟以前村子不一樣,鄰居幾乎全是本省籍,大多數是中南部人。一樓慣例是鐵工廠,常常看到從家鄉上來的學徒蹲在門口焊接鐵條。二樓通常是紡織廠,機器聲音很響亮,裡頭有許多快樂的年輕女工。三樓是鄰居玩伴林哲生,他爸爸也是外省人公務員。我們家住四樓,十九坪,有一台小電視,還沒有電冰箱。
三重是個很繁榮的地方,有許多鄰居,又有許多商店,我們社區還有菜市場,經常有些江湖術士來市場擺攤子。記得有次看一個叔叔表演,他剪出一片小紙人,讓它站立在地面上,然後叔叔開始大聲唱歌,紙人就在沒有任何牽繫的狀況之下跳起舞來。圍觀的人都看傻了眼,我和林哲生小聲議論,斷定紙人身上一定有條細線被表演人操縱著,並開始從各個角度瞇著眼尋找那條看不見的線,不久叔叔停下來,然後宣佈開始表演看相,他伸手將我從圍觀人群中揪出來,捏著我的小臉緩緩轉動觀詳,然後大聲宣佈:「大家聽詳細了!這囡仔就是以後咱台北市市長!」眾人大笑聲中,我趕緊從人群中脫困;直到高一,成績單上除美術外全部科目不及格,才明白叔叔在騙人。
1976 苗栗獅頭山 第一次隔夜旅行
家人常常在假日時去台北逛書店街,從社區走條田邊小徑通往菜寮,接著走上中興橋,過了淡水河就是西門町,從那兒可以到中華商場去吃點心世界,然後去重慶南路東方出版社,再轉到公園號去喝杯酸梅湯,這時世界開始變大了許多。
2
小學五年級,爸爸分配到一間職務官舍,我們從三重搬到了石牌,我又回到了眷村裡。村子邊有條磺溪,每回颱風都會淹大水,一樓的陳媽媽一家要到二樓龔媽媽家裡避難。就讀的小學裡,外省小孩變多了,不再只有我會發出準確的捲舌ㄦ字音。小學六年級,高雄發生了一場大暴動,有段時間每天播放暴民手持鐵勾攻擊憲兵的畫面,這是我對出生地的第一次深刻印象。
村子邊又有鐵路淡水線,經常跟同學坐火車到台北或者是淡水去玩。開始學習淡水線上的站名:台北、雙連、圓山、士林、石牌、北投、忠義、關渡、竹圍、淡水…慢慢的,這些站名開始對我有了實際意義;在雙連換搭公車回三重探望同學,在圓山好奇趴在鐵道上聽聽遠方火車傳來的震動聲,結果被站務人員狠狠踢了屁股;國中暑期輔導課經常蹺課去石牌車站喝奉茶;關渡站就是蕭芳芳與劉德凱拍連續劇「秋水長天」的故事背景地,那樣好的歌詞已經很久沒再聽過了。
從小到大,爸爸都維持著一週回家三晚的習慣,身為軍人的他必須輪值留守,家中通常是媽媽在維持管教,他們對我很是信任。高中時候,每逢寒暑假我都參加救國團活動,於是開始有機會接觸台灣各個地方:中橫、南橫、霧社、阿里山。高二的夏天,獨自跑去花蓮,打算沿著東海岸,徒步走到台東,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。旅行計畫並不如預期;從花蓮聽人建議搭上公車到了豐濱,在國小睡了一夜。沿著海岸公路,我背著背包,頭上披著毛巾遮擋日照,通常過了正午之後就會熱的受不了,一路上,總有熱心的原住民騎著摩托車經過,問我要去哪裡我可以載你…於是我一路走一路搭便車,糊裡糊塗的,花了四天就搭上由高雄回台北的夜間慢車。這次的經驗讓我對台灣比較有個完整概念,於是高中畢業時,又跟朋友去了綠島、花東縱谷、墾丁。
1984 花蓮長虹橋 十七歲第一次獨自遠遊
大學在台中渡過,常常騎著50c.c.摩托車,台北台中兩頭跑,有時候也去溪頭青年活動中心小住兩天。有次載著朋友到合歡山賞雪,晚上住松雪樓通舖,那晚喝得爛醉,半夜吐了一床。還有次載女朋友去中橫德基水庫,晚上想投宿林務局山莊時,管理員質問我們還沒結婚不能同睡一房。同學有人已經學會開車,每次學期開學頭一週,我們幾個人把生活費拿出來,租輛九人座去環島。
3
退伍之後,我有了人生第一輛車,一輛手排1600c.c.的旅行車,自此以後,我維持著每兩三個月開車遠行的習慣。大多往東部走,或者往山裡去。就這樣,我慢慢的熟悉台灣幾條路線:淡金與陽金公路、北宜與濱海、蘇花與中橫東段、日月潭埔里合歡山、花東11號海岸線與9號縱谷線、屏鵝公路與墾丁。剛開始總會維持著一些既定的行程安排去作:在哪兒休息、在哪兒吃、在哪兒住宿,慢慢的,多去幾回之後,又會得到更多經驗與情報,於是有了更豐富的體驗。
這幾年,因為工作與興趣的相互關係,我去了更多地方;拍攝廣告找場景常常要往中部跑,那兒天氣總是比北部好很多。有陣子我們接了一個車城海生館的案子,每個月要下恆春開會,往往也藉此機會在附近走走看看。有次跟同事搭飛機到恆春,剛下飛機就接到會議延後兩天的電話通知,無奈的我們,在海生館旁的萬里桐海邊民宿過了兩天發呆看海的日子,去年,那個看海的堤防因為一部電影成為最熱門的場景。
今年春天全球經濟風暴,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,我們的設計案子變得清淡許多,無論如何,我有了一個理由去完成單車環島的夢想,這幾年開車出遠門,路上都可以看到許多單車旅人,讓我好生羨慕。
我跟妻子騎著車從台北家中出發,在細雨中默默騎了一天,晚上在礁溪湯圍溝舒服的泡著溫泉。走走逛逛,看看風景,宜蘭的水田實在讓人心情放鬆,第二天我們住進蘇澳的汽車旅館,這次雖然沒人問我們結了婚沒,但心情還是像當年一樣,帶著點莫名的道德罪惡感。
妻子在蘇花公路前替我打氣加油,然後她搭乘火車往花蓮去。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,爬坡下滑,換胎打氣,在車陣隆隆伴奏聲中穿越長長的隧道,這天我完成了生平第一次當日單車一百公里旅行。
瑞港公路是條非常安靜美麗的山路,可以邊看秀姑巒溪谷的風景,邊聽森林中此起彼落的山鳥鳴啼。這條路也帶著我們從縱谷穿越海岸山脈到太平洋岸,我們慢慢向南,騎到了都蘭,然後妻子北返,回家照顧小孩與工作;經過一個星期的單車伴騎,我們感覺找到一些生活上的重心。
我一面專心繼續環島行程,一面沿途拜訪朋友:太麻里、大武、壽卡、楓港、水底寮、鳳山、左營、安平、新市、民雄、西螺、北斗、花壇、烏日、大甲、通霄、後龍、頭份、造橋、香山、湖口、龜山、新莊……一點一滴的,將地圖上的地名,如同生命中的珍珠項鍊一般,將她們一一串接起來。
2009-06-01